刘彻、朱棣都完成了开疆扩土,为何功绩还是比不上康熙
开疆扩土这个成语,最早的时候来自明末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记载:"秦王曰:"卿等屡立战功,开疆拓土,今日之败,乃是众寡不敌,非卿等之罪也。"历史上开疆扩土的皇帝很多。
(汉武帝雕塑)
(资料图)
汉武帝刘彻的军事
汉武帝继位以后,继续休养生息和发展经济。这个时候的西汉王朝国力,已经蒸蒸日上,汉武帝就积极的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,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。
《汉书·卷六武帝纪第六》闽越围东瓯,东瓯告急。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,浮海救之。未至,闽越走,兵还。主
(汉武帝)
汉武帝前期,对匈奴采取的"和亲"政策,但是匈奴一再南侵,"烽火通于甘泉、长安",汉武帝一面执行与匈奴"和亲"的政策,一面储备军粮,增殖马匹,训练士卒,准备反击匈奴。
汉武帝派卫青、霍去病对匈奴,三次大规模攻击,收河套地区,夺取河西走廊,封狼居胥,把汉朝北部的疆域从长城推到漠北。
(汉武大帝)
《汉书·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》票骑之出代二千余里,与左王接战,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余人,左王将皆遁走。票骑封于狼居骨山,禅姑衍,临翰海而还。
汉初时候的中原国土面积仅有214万平方公里,汉武帝开疆扩土以后,领土面积达到了480万平方公里。
明成祖朱棣的军事
明朝初年,蒙古分裂为鞑靼、瓦剌和兀良哈三大部。永乐七年(1409年),明朝遣使与鞑靼通好,被鞑靼杀死。明朝派兵讨伐鞑靼,被鞑靼击败。
(朱棣)
永乐十二年(1414年)朱棣第二次北征,最终瓦剌请降。后来鞑靼又侵犯明朝边境,明长租连续北征,鞑靼北撤。
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,朱棣第五次出征,打败了鞑靼和瓦剌,巩固了明朝的北部边防。不幸的是,朱棣病逝于归途中。
(康熙)
清圣祖康熙的军事
康熙时期,三藩割据一方,形成独立王国,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。三藩的存在,每年要消耗官府兵饷2000余万两,在经济上也成为清朝沉重的负担,清朝决定撤藩。
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投降清朝,康熙十六年(1677年)广东的尚之信也投降。吴三桂在湖南一隅之地,清军由江西围攻长沙。
康熙皇帝的伟大之处
在这三位帝王中,都实现了开疆扩土。汉武帝时期,把这些少数民打怕了。对于他们的政策,你只要向我称臣就可以了,还要按时给我进贡。
朱棣皇帝呢,派兵去监督这些少数民族。按时缴纳赋税,不要有谋反的心就行啦。各少数民族有对抗的事情,他基本上不问,按时交钱就可以了。
康熙皇帝不仅派人监督管理,还帮助这些少数民族,并且实际的控制领土。在康熙皇帝的管理下,国家繁荣昌盛,呈现出"康乾盛世"的开端。
(康熙)
平定三藩以后,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闰六月,施琅统战船三百,水师二万,攻打澎湖。大获全胜,郑军二万士兵,二百战舰全部被击溃,郑克爽向施琅投降,康熙统一台湾。
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康熙皇帝亲自部署,准备驱逐俄罗斯侵略势力。彭春、林兴珠率领3500名士兵,水陆并进。大败俄罗斯。
(影视剧中的康熙)
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,康熙打败喀尔喀蒙古,噶尔丹对清朝北部疆域形成隐患。康熙让噶尔丹退还喀尔喀的牧地,由于俄罗斯的支持,噶尔丹不听康熙皇帝的命令,反而侵入内蒙古,康熙决定讨伐噶尔丹。
康熙皇帝对噶尔丹三次亲征,第一次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清军的右翼军在内蒙古乌珠穆沁和噶尔丹接触,作战失利。左翼以火器优势,围攻"驼城",噶尔丹大败。
(影视剧中的康熙)
关键词: